院上镇 - 历史沿革
院上镇 - 资源状况
大沽河、小沽河、小清河、许村河等河流流经境内。大沽河由前逄家会入境,境内长14公里,境内纳团结河、许村河、小清河、柳沟河等支流,于大里村出境;小沽河源于莱州市马山和胡家顶山东麓,由荆家庄入境,境内长8公里,于大里村前汇入大沽河;小清河,源于武备镇毛家埠村北,由南于家洼入境,境内长6公里,于礼格庄东注入大沽河;许村河,源于牛溪埠镇疾驹山南麓,由高村入境,境内长7公里,于郝家许村汇于大沽河。
土壤植被全镇土壤分为棕壤、砂姜黑土、潮土3个土类。棕壤31378亩,分布在小高岚村北,王家院、北上泊以北,蔡家庄以西,永丰庄西北,东老庄以北,以及前逄家会以西,碑头以北,石岚以东地区,占可利用面积32%,宜种小麦、花生、玉米。砂姜黑土54600亩,分布在南于家洼、郑家庄、长汀寨、院上、花园头、李家寨、黄王地、前上泊、中上泊、后上泊、兴隆屯、永丰庄、曹官屯、对旧坡和南辛庄、北辛庄以东地区,占可利用面积55.4%,宜种小麦、玉米以及耐涝性强的作物。潮土12359亩,分布在姜家许、碑头村前、王璧、礼格庄、东朱东、中朱东、南大佛、北大佛、大里村等村,占可利用面积12.6%,宜种小麦、花生、玉米。地表植被主要有林、果、桑等,林木覆盖率为23%。
自然资源
院上镇 - 行政区划
2002年,全镇共辖花园头、礼格庄、院上、大里村、郝家许村、姜家许村、邹家许村、段家许村、前逄家会、栾家会、南辛庄、北辛庄、东王屋庄、西王屋庄、南于家洼、葛家院、堆金泊、兴隆院、小高岚、长汀寨、前石岚、后石岚、对旧坡、荆家庄、郑家庄、赵家庄、西崔家庄、葛家埠、前上泊、中上泊、后上泊、北上泊、黄王地、任家院、北寨、李家寨、西朱东、中朱东、东朱东、冯家朱东、朱西庄、南大佛阁、北大佛阁、曹官屯、碑头、刘家寨、王璧、高村、福禄庄、战家会、东老庄、西老庄、蔡家庄、永丰庄、南永丰、七岌等56个行政村。
人口·民族2000年,全镇共12912户,42501人,其中男性21588人,女性20913人,男女性比例为103.2:100,农业人口41019人,非农人口1482人,平均每平方公里526.6人,人口出生率9.31‰,死亡率8.63‰,自然增长率0.68‰。有苗族等少数民族10人。2002年,全镇共有12860户,41878人,其中农业人口40360人,非农业人口1518人。
院上镇 - 农业发展
一是搞好宣传引导。镇村两级充分利用召开会议、明白纸等形式,将成立协会的好处等向各村干部群众进行讲解。并利用蔡家庄成立花生加工协会,推进经济发展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、树标导向,引导农民提高认识,积极成立和加入协会。
二是搞好协会知识培训。为让各村干部群众掌握成立协会的相关内容知识、方法、步骤,镇政府聘请市民政局、农业局有关人员为各村干部群众进行授课、指导,搞好成立协会有关知识培训。
三是安排专人靠上去协助各村搞好成立协会的审批、登记。镇为民服务中心派出人员深入各村了解掌握成立协会的意向,并安排专人靠上去帮助相关村制定成立协会的章程制度、搞好成立协会的全程服务。
这样,全镇先后有20多个村庄申请成立“农”字型协会,已审批办理了七岌葡萄、北辛庄大蒜、葛家埠大葱、姜家许食用菌、曹官屯甜瓜、花园头奶业协会8个,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。
院上镇 - 特色产业
无核葡萄:院上镇党委政府结合本镇实际,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,2001年在镇西部靠近小沽河附近七岌、东老庄等村建起500亩无核葡萄基地,引进美国加州“克瑞森”、“茉莉莎”、“八月皇家”无核葡萄优质品种进行栽培。成立了“无核葡萄协会”这一农民合作组织,协会下设生产资料、实用技术、市场信息等服务小组,由协会和会员共同与有关单位签订收购合同,积极为葡萄种植户搞好生产资料、实用技术、市场信息等全方位服务,解决葡萄种植中的一系列问题,实现了抱团发展。年产优质无核葡萄近40万公斤,年实现创收近40万元。被有关部门确定为国际无核葡萄基地,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。
“日本甜宝”甜瓜:主要产地位于院上镇曹官屯村,全村发展甜瓜大棚达到350个,占地面积达到460亩,年产量500万斤。4月底5月初甜瓜开始成熟上市,每公斤价格在10元左右。
万亩大蒜生产:大蒜种植面积1.2万亩,年产无公害蒜苔130万斤,年产优质大蒜260万斤。
香菜生产:香菜种植面积5000亩,年产优质香菜300万斤。
院上镇 - 新农村建设
2002年前,该镇是一个人人头痛的“大难镇”,具体表现是“三多一难”:即矛盾纠纷多,群众上访多,越级上访多,工作难开展。面对这一老大难,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不畏难、不发愁,而是组成班子进村入户搞调查,想对策,寻办法,结果表明:一是这“三多”均出自后进村。二是后进村约占全镇的20%。三是后进村具有三大特点:其一班子不健全,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,没有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。工作不敢碰硬,对歪气邪气打击不够,致使村庄遗留问题越积越多,结成疙瘩。其二忽视了对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教育,干部工作作风、思想作风存在问题,农民国家、集体、个人三者利益关系颠倒,个人利益在前,国家和集体利益在后,不能积极履行义务。其三村庄集体经济发展较慢,农民收入增长缓慢,民心不齐,工作缺乏号召力。从调查中,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:院上镇“难”,难在后进村上,要使院上镇工作有新的起色和大的发展,必须创建稳定、和谐的院上;创建稳定、和谐的院上,必须下大气力做好后进村的转化工作。
清醒的认识,带来了巨大的行动。该镇党委政府健全了组织,加强了领导,实行了“驻、挂、联、带”四法,狠抓后进村转化。
一、工作组驻村法。对村庄大,周围无强村,一时又很难找出负责的村庄,该镇实行了工作组驻村法。由党委政府班子成员任组长,一般3—5人进驻该村。对突出问题列出单子,定出整改的时间、措施、目标和责任。镇党委与工作组长签订后进村转化工作目标责任制,所驻村庄年终考核成绩与驻村机关干部工资奖金挂钩,一包到底,并规定工作组“四不撤”,即:村级经济关系不理顺不撤、村级班子建设不达标不撤,群众关心的重大难点、热点问题解决不彻底不撤,所包村庄不稳定不撤。因此,每个工作组都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,下决心从根本上使落后村庄摆脱落后面貌。西王屋村440多户,是全镇一个大村,2002年前,由于村内帮派体系严重,围绕选村干部,村里搞得乌烟瘴气。针对这一情况,镇党委选派了由组织委员任组长,精选三名强将组成工作组入驻该村。工作组入驻该村后,深入调查,抓群众增收这一焦点,村干部培养这一难点,2005年该村跃入了全镇先进村行列。该镇有2个村庄采用此法得到了转化。
三、强弱村联合法。对后进村周围有强村的村,该镇成立联合党支部,由强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弱村党支部书记,负责该村工作。王家院村支部班子软弱,战斗力差,造成工作落后。镇党委及时调整了该支部班子,与邻村、强村——赵家庄村成立了联合党支部,由赵家庄村支部书记战军同志兼任王家院村支部书记。战军同志上任后,向村民公开了手机号码,发放了便民联系卡和公开信,广泛征求村民意见,积极与群众沟通,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,村里多年低洼不平的中心大街如今也非常平整,并进行了绿化,解决了雨雪天进不去也出不来的面貌。该镇有3个村庄采用此法得到了转化。
四、能人带动法。对村内因选不出好的负责人的村,该镇通过“双推”、考察、重用、培养等方法,大胆启用能人。郝家许村370余户,是一个混乱多年的村庄,村两委换届,不是选举不过半,就是选出不干活,工作无法开展,镇党委通过群众推选和考察,大胆任用了非党能人郝彩忠,组成村工作班子,主持村务工作。目前,村里田间路整修一新,多年排不出去的水也能排出去了,村里主要街道乱堆乱放的现象也没有了。所有工作已逐步走上正规。该镇有3个村庄采用此法得到了转化。该镇在后进村转化中,采用了工作组驻村、机关干部挂职、强弱村联合、能人带动四法,就像四个轮子齐转,很好地做好了后进村转化工作,打造了平安、和谐的新院上,为平安莱西建设,构建和谐莱西做出积极的贡献。
院上镇 - 社会事业发展
教育2002年全镇有学校9所,在校学生4733人,入学率100%,教师306人。其中有小学7所,在校学生2263人,教师126人;初中2所,在校学生2470人,教师180人;高中1所,在校学生810人,教师76人。2002年院上镇被授予青岛市教育示范等级镇、莱西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,全镇已普及学前三年教育,3—5周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8%。
文化艺术镇政府设镇村建设与文化服务中心,负责全镇文化事业建设工作,建有新华书店分店,全镇有三分之一的村建有文化大院,图书、音乐设备较为齐全,有各类文艺宣传队38个,主要是秧歌队,其中段家许村、葛家院、赵家庄等村常年活动,其他村节假日活动。
计划生育2002年底,出生人口422人,计划生育率99.55%,出生率10.05‰;死亡人口324人,死亡率7.71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2.34‰;女性初婚279人,已婚育龄妇女8838人,其中女性绝育1人,放环357人,取环74人,中引产1人。
卫生院上镇有医疗机构1处——镇中心卫生院,主治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脑血管病、久治不愈的哮喘病、糖尿病、肝病等疾病,妇产科是莱西市爱婴医院之一,医院有病床453张,现有卫生技术人员35个。全镇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并设立18个社区服务站。
体育镇设文体活动中心,有篮球场、足球场、高低杠、单双杠、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,有老年门球场6处,2000年以来,有4人破市运会记录